阿基米德FM 合作 关于 加入 下载

中广联副会长王求在2017世界广播日高峰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今天能站在这里,与海内外广播同仁一起分享关于广播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有益经验,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是广播战线上的老兵,对于广播有着深深的热爱和眷恋,相信在座各位也有着与我同样的感情。多年来,我个人不但见证了中国广播事业高速发展的路程,而且,在中外广播界频繁交流互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世界广播发展的日新月异。

近年来,中国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在线播出、制作机构,在媒体融合、整体转型过程中所做的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很多全国广播同行的探索和实践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多维度融合,精准服务受众

服务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广播媒体在融合转型的过程中,落脚点之一放在了

广播提供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体现在内容上就是:广播新闻报道是否及时准确?评论与解读是否独到?文艺内容是否带来审美的愉悦?体现在渠道上则是:受众对于音频节目或产品的选择是否便利?界面是否亲和?互动是否方便等。

说到服务,不得不提中国很多电台都有的一类特色节目——帮扶类节目。在2016上海广播节期间,由上海交通广播《1057大家帮》节目发起的“全国帮扶类节目联盟”成立,联合了全国的电台帮扶节目,志在践行“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处处有人帮”的温情承诺。这是全国广播行业整合资源、服务大众的一个缩影。

同时,在深耕本地市场、服务本地听众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的广播媒体正在越来越多地与政务、商务、教育、旅游等行业“跨界”融合,激发出创新的火花。令人欣喜的是,许多跨界合作直接加快了区域融合服务平台的建立,或推动了各行业间的融合服务协同,加速了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与专业机构合作,让广播能够为听众以及更大范围的受众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例如,佛山电台于2015年底推出的“自助声导游”项目正是抓住“互联网+旅游”的产业发展需求,凭借佛山电台的品牌资源和声音优势,利用微信平台打造的自助式旅游产品。它提供的“伴随式”自助导游服务,解决了人们在自助旅游过程中无导游、无讲解等问题,佛山电台提供的高质量、多语言的主持人讲解录音,更是有效提升了游客体验。这一项目不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也为佛山电台带来了经营收入和品牌影响力,是本土媒体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一次创新结合。

广播讲融合,讲创新,最后都要落到为听众服务上,让人民群众共享广播发展进步的成果。未来,我们也希望更多地看到全国各地电台将创新融合的成果应用在服务听众上,发现受众的痛点,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创新方式方法,传承传统文化

广播人的初心是什么?或者说,中国广播的根在哪里?我想应该是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要做好广播,就要扎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内核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广播媒体有一定的历史积淀,与传统文化本就亲近,也一贯给人品质精致、信息可靠的印象,这些都是传播优质文化的天然基因;而从广播以声音作为媒介的传播特性来说,倾听不仅是最方便接收信息的方式,也给人们带来更丰富的想象空间,能够引发听者的思考。所以,广播在记录、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仅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的广播媒体始终不忘践行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广播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坚守。郑州电台为了挖掘、抢救、保留民间老艺人的绝技、绝腔,就曾走遍祖国南北寻访老艺人,搜集录制了8000多段唱腔,其中不乏濒临失传的“绝唱”;由此制作成的“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系列节目,对研究戏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极高价值。河南电台则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依托广播品牌栏目的优质资源,开发了“河南戏”这款集收听、收看、资讯、互动与一体的手机APP。这些努力与尝试都让传统戏曲借由广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广播是具有双重属性的媒体,它既是公益性文化事业,也是经营性文化产业。如何利用日益多样化的媒体传播形式,使传统文化衍生出新的样态,将优秀的内容产品化、产业化,广播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挖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6年的融媒体项目《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该项目把寻常生活中的文化样态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充分彰显了广播的声音魅力和厚重情怀。另一方面,该项目通过内容的深度转化、互动的深度介入、传播的交叉进行实现了作品产品化、内容再造、受众参与、传播延伸等目的。在推广“方言季”的时候,推出用方言模仿播音员、方言考级游戏等互动方式,鼓励网友自发生产有趣的个性化内容,再分享传播,从而使节目不断产生新的内容、游戏、表情包、明信片等衍生品,也把与节目热度不断推向高潮。

广播+传统文化,这个组合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要遵循广播规律,用声音讲故事;在做好、做精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互动传播,广播才能在传播优秀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三、经营创新发力,驱动融合转型

在当前传统媒体广告的格局中,广播广告似乎仍旧坚挺。CTR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电台广告刊例收入同比增加2.1%,是目前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传统媒体。然而,不少经营者却明显感受到“寒意袭来”。2016年中国广告生态调研数据显示,60%的被访广播媒体上半年的广告收入呈下滑趋势,较2015年提升了26.7个百分点。广告增速的放缓正倒逼着广播广告经营的转型。如何将传统广播广告经营方式和新媒体广告经营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广播+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是当前广播广告经营不可回避的课题。

如今的广告客户更注重精准投放。广播的听众在哪里?他们的画像如何?爱好什么?收听的习惯是什么?他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能力又如何?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或者内容?传统的广播调查方法很难给出确切回答。于是,那些需要精准数据营销的客户便逐渐放弃了广播平台,转投用户面貌更为清晰的新媒体。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发现全国广播同仁正在为回答这些问题而做出改变。

贵州交通广播的“互联网+智慧交通云平台”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运应而生的。通过广播和汽车的有机结合,借助一个安装在车上的智能设备,收集听众的收听行为、对节目的喜爱程度,为广播节目生产、市场调查、经营创收、应急服务等提供了海量数据,对内容生产和经营创收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也为广播广告的精准投放创造了可能。

精准营销的背后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数据已从“工具”变为了“器官”。越来越多的电台开始意识到:没有一个动态更新并对用户行为进行跟踪和剖析的数据库,一切融媒体的经营手段都是空的。针对这一点,贵州交通广播的云平台还建立起了听众数据库,让交通广播成为一个真正服务于听众的信息互动平台。借助数据中心,广播得以分析经营隐忧,找准电台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全国很多电台还凭借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开拓运营新思路,深挖一个个垂直可经营的领域,拓展盈利空间。例如广播与电商购物相结合、地面演艺活动、少儿培训、旅游以及基于本地生活的O2O服务等。

还有的同行将眼光投向了“IP”,我们看到了湖南广播电台创新地运用虚拟主持人抢占IP制高点的做法——虚拟主持人进驻互联网、电视、广播、线下活动等各个场景,不仅给广播媒体带来了更高人气,也拓宽了传统广播的经营渠道,让广播拥有了自己的“强势IP”。

同志们,朋友们:

融合转型是当前广电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一段极富挑战的艰难旅程。我们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未来能否成功,取决于我们的勇气,取决于我们的眼光,取决于我们的智慧,更取决于我们的能力。

广播媒体的融合转型发展必然拥有辉煌的前景和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全国广播同仁从未动摇过的共识!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全文转载

< 返回